“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黄河”之青海:曾经的牧民成为黄河源守护者

开栏的话——

从高山出发,在高原前进,经千难万阻,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奔流到海不回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黄河与长江南北呼应,各自担起新时代的使命。

春去夏来,山河无恙。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黄河大合唱”将奏出宏大音符。黄河流经九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大河报联合沿黄媒体西海都市报、封面新闻、掌上兰州·兰州晨报、宁夏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北方新报、山西晚报、三秦都市报、闪电新闻,回访习近平总书记沿黄九省区的足迹,关注沿黄各省区的生态保障和发展谋划。

“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三江源的白云雪山,黄淮海平原的河道浅滩,入海口的水鸟翩翩。

从今天起,沿黄九省区主流媒体将联袂推出2020全国两会特别策划——“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黄河”系列报道,唱响“黄河大合唱”,向广大读者呈现黄河生态之改善、区域经济之发展,展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赋予沿黄各省区的定位与使命,以及上、中、下游各省区在协同推进大治理、保护黄河大生态方面的措施与行动。

黄河大合唱,一眼可万里,万里写入大家胸怀间。

统筹 温中豪  杨化涛 朱琨  刘瑞朝

青海

曾经的牧民守护牛羊 如今的他们守护黄河源

稿件采写  西海都市报记者 赵俊杰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邵可强 刘瑞朝 文 西海都市报记者 赵俊杰 摄影

“扎陵湖扩容了,尤其到夏天路面经常被湖水淹没。”站在万里黄河第一桥上,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保护站副站长韩常鹏不时指向宽阔的水面说,湖水增多了,湖边的植被长高了,草地变绿了。

因为工作需要,每个季度韩常鹏都要前往扎陵湖取水样。去的次数多了,韩常鹏发现扎陵湖边的公路被上涨的湖水淹没了。水鸟多了,成群的藏野驴、藏原羚重回草原,黄河源头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管护

曾经牧民成为生态管护员

2016年8月23日,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通过远程视频监测系统察看黄河源头、澜沧江源头实时画面时,习近平总书记与几百公里外的一线生态管护员和基层干部进行视频连线,了解生态奖补资金发放、生态管护员人力配备、雪豹等野生动物保护情况。

曾经的牧民扎昂,如今也成为了一名生态管护员。为响应国家政策,为了心爱的草原,扎昂放弃了牛羊和草场,举家搬迁到玛多县城。几年过去了,扎昂在县城也拥有了一份事业,3个孩子陆续上了学。

现在,扎昂和村里的其他牧民一起守护黄河源头。扎昂说,巡护草原以来,他目睹了家乡草原生态的恢复,脚下的牧草和以前一样高了。

韩常鹏在玛多县工作了十几个年头,一说起生态环境变化,欣喜跃上他的脸庞。“如今,黄河源头大小湖泊数量已经超过5000多个,生态环境变好后,斑头雁等种群数量增加。”韩常鹏说,这是黄河源头生态好转的又一表现。

记者在扎陵湖畔看到,与前几年相比,黑土滩少了,牛羊少了,草场植被恢复喜人。一旁的“老牧民”扎昂说,如今,即便是冬春季节,少有风沙天气出现。而早年出现的黄河断流已不复存在,令人欣喜的是,扎陵湖每年都在变大,以前少见的藏野驴又回到扎陵湖畔。

早些年,黄河源地区的星星海一带风沙刮得很厉害,起风时,风沙经常把路堵住,车辆无法通行,而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实施,风沙天气越来越少了。

从黄河源地区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再到黄河出省境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守护黄河的故事在青海大地续写。

改善

黄河源头再现千湖美景

黄河发源于青海。在青海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的干流线上,青海各地干部群众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把保护黄河生态作为重大责任,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目前,青海每年向下游输出水量超过600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占黄河总流量的49.4%,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

数据显示,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一期实施的10年,三江源地区水资源总量增加84亿立方米,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黄河源头再现千湖美景。

那么,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应该如何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呢?全国人大代表滕佳材曾表示,黄河上游地区应严格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实现黄河上游地区“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为目标,构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湖泊湿地、河流水库、森林灌丛、农业区、牧业区等多种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生态结构稳定、生态功能提升、人居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区域。

更多令人欣喜的变化正在发生。位于民和县中川乡峡口村的禹王峡,是黄河流经青海省的最后一道峡口。初夏时节,这里的黄河在两岸漫山遍野绿树、野花的衬托下,颇有南国风情。说起禹王峡黄河生态环境的改善,在禹王峡景区当义务向导的马进才颇有感触。马进才说,这两年到这里过冬的野鸟越来越多了,而且居住时间比去年明显增多了。尤其近两年,水面上还发现了大天鹅的影子。

联动

青海、河南“一脉相承” 共保母亲河健康与安澜

从三江源的青海,到中原腹地的河南,从青海省委书记到河南省委书记,黄河是王国生书记关注的共同话题。

2017年9月,时任青海省委书记的王国生发表署名文章《牢记嘱托 加快新青海建设》,文章提到,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我们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决扛起生态保护责任,算好“绿色账”、打好“绿色牌”、走好“绿色路”,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青海贡献。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2019年11月15日,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王国生强调,要提升高水平保护标准,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认识,统筹谋划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坚持“治”“建”并重、综合施策,保护好母亲河的健康与安澜。

心相连、手相牵。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中,活跃着一支河南力量。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义煤公司赴青海创业者集体“义海人”,远赴青海,扎根于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创造出高原煤矿的契机,打破“采煤就是破坏环境”的魔咒,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还给高原一片亮眼的绿色,探索出可持续发展之路。他们荣获了2018“感动中原”年度群体奖,这是对他们付出的褒奖和肯定。

2009年12月,大河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大河特别行动“聚焦哥本哈根·关注地球家园”,特派记者到青海实地探访“三江源”,见证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冰川消融、生态恶化、物种灭绝。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秦园园

参与讨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大河新闻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大河新闻App
      APP下载
      大河新闻 知己一亿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