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四个强化”,沁阳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岩 通讯员 孟腾飞 陈丽媛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关键时刻,沁阳市坚持党建统领,扛稳政治责任,夯实基层基础,把每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引领脱贫的坚强堡垒,把每名党员打造成决胜脱贫的先锋模范,把党建资源优势最大限度转化为脱贫攻坚资源优势,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强化组织建设,筑牢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桥头堡”

一是建强乡镇党组织,发挥基层党委主体作用。明确乡镇(办事处)党政正职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副书记和分管副职是直接责任人,定期召开乡镇班子会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以村为单位制定贫困村脱贫规划,以户为单位制定帮扶措施,严格执行《沁阳市乡镇(办事处)党政正职履行脱贫攻坚责任考评办法》,确保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二是建强农村党组织,发挥村级自身带头作用。以提升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经济发展、民主管理、为民服务、社会治理和文化教育功能为核心,大力推进“十项标准化”建设,并将村集体经济纳入标准化建设考核范围(其中示范型党组织需满足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深入开展“设星定级、评星晋级”“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强化“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落实,村级党组织带动力量全面增强。

三是建强机关党组织,发挥行业部门政策落实作用和派驻单位后盾作用。实施机关党组织“六项标准化”建设,将市直部门帮扶责任和行业部门政策落实责任履行情况纳入标准化建设党建考核内容,促进市直单位脱贫攻坚“四个一”工作(每周一个扶贫蹲点日、扶贫政策一口清、扶贫项目一站式办理、每村一个带贫产业项目)有效开展,探索实行“1347”扶贫蹲点机制,丰富活动载体和内容,在贫困群众身边“蹲下去”,帮贫困群众“站起来”,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强化干部帮扶,凝聚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战斗力”

一是强化县级干部帮扶。建立了县级干部联系分包制度,市委常委分别联系分包一个乡镇、一个贫困村、两个贫困户,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二是强化乡镇干部帮扶。配强乡镇(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调整14个贫困村的脱贫责任组、22个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脱贫责任组,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

三是强化“两委”干部帮扶。在前期换届基础上,撤换不胜任不尽职村党组织书记4名、清退受刑事处罚村“两委”干部5名,补齐配强村党组织书记4名、村党支部委员5名。

四是强化驻村干部帮扶。对82个行政村派驻82名第一书记,对力量较弱的进行调整加强。2月1日、3月15日,原任和新任第一书记分两批全部进村开展防疫和扶贫工作,并充分发挥20个“消费扶贫小菜园”项目生产能力,切实增加扶贫项目效益。

五是强化专职干部帮扶。大力充实市扶贫办力量,市政府党组成员兼任扶贫办主任,市政协党组成员兼任扶贫办党组书记;各乡镇(办事处)、各帮扶单位、行业部门均成立扶贫办和2-3人专职人员。

六是强化年轻干部帮扶。从市直单位选派2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王召乡、西向镇等5个乡镇贫困村参加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增强驻村帮扶力量。

强化集体经济,激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动力源”

一方面,综合评定试点项目。积极组织乡镇申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16个,通过方案评审、现场答辩、实地考察和综合评定等环节,确定了8个村级(7个为贫困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

同时,针对集体经济项目领域,邀请农业等部门有关专家对项目管理人进行培训。目前,20个贫困村中已有9个贫困村实施了集体经济试点项目。

另一方面,提升村级组织“造血能力”。在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建综合体建设中,针对村级集体经济为零、班子软弱涣散等村,通过建强组织选好带头人,把党建综合体作为创新创业场所和发展集体经济的“孵化器”,太行办事处东沁阳村通过发展环保酵素产业从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实现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叫响“河南环保第一村”品牌。

针对村里有产业基础,但以单打独斗为主,不能给集体经济创造收入的村,通过完善党建综合体的村史馆、乡贤榜等载体,把村里能人、大户聚集起来,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动集体经济产生“裂变效应”,紫陵镇坞头村通过成立琪雅头饰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以集团化经营取代家庭作坊,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

针对城中村和乡镇政府所在村以及一些交通便利村,在打造党建综合体时利用区位优势开展房屋租赁,开设舞蹈培训班、作业辅导班、文体超市等,既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又增加集体收入,合作街、自治街、崔庄仅通过房屋租赁一项收入就分别增收50万元。

针对一些曾经辉煌过,这几年陷入低谷的老牌明星村,通过打造党建综合体盘活“死滞”资源,加快转型发展,紫陵镇赵寨村建成了养老休闲、观光旅游、康养宜居等特色产业的“神农小镇”,使赵寨重新焕发了生机。

强化保障机制,增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驱动力”

一是建立完善保障激励机制。争取落实县派第一书记专项办公经费82万元,将第一书记生活补贴标准由每月500元提升至720元以上。积极提拔使用基层扶贫干部,去年以来提拔重用驻村第一书记7名,扶贫办干部1名。

二是建立完善党员结对帮扶机制。严格实行“党员联户”制度,对农村无职党员实施“一编三定”(党员编组,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尤其是疫情爆发后,选派9100余名政治素质高、沟通能力强、身体健康的党员纳入农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化作战体系,实行“两委”干部包片、党员包户管理,一边开展疫情防控、一边实施结对帮扶,组织党员在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推行“党员干部+超市员工+物业管理员”三级配送模式,推行党员分包门店制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动复工复产有序进行。

三是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内容纳入春秋两季干部培训课程,定期组织村干部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组织第一书记到山东、新乡刘庄等地学习发展经验,邀请中科院专家朱彩梅博士、人民大学教授陶风平博士等专家传授知识经验,不断提升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水平。2019年,2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部超过6万元。

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10万元的村42个,10万-50万元的村51个,50万元-100万元的村11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3个。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王丹

参与讨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大河客户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大河App
      APP下载
      大河客户端 知己一亿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