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淮南湿地的野生动物守护人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鑫 通讯员 晏洋

初春,冬季的寒意还未散去。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的淮南湿地,在春寒料峭之下,却不乏勃勃生机,短促或是悠长的鸟鸣声,时不时会划破笼罩在氤氲雾气里清晨的宁静。“如今淮滨县淮南湿地环境优美,水草、鱼虾丰富,一到秋冬季就有众多候鸟迁徙到这里,鸟类种类逐年增加。”淮南湿地保护区主任李玲如是说。

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1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总面积3400公顷,其中核心区396公顷,缓冲区528公顷,实验区2476公顷。主要包括境内淮河、白露河(期思祁营段)、乌龙河、兔子湖、方家湖、祁湖、红旗水库等湖泊,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镶嵌在淮河之畔,因风光旖旎,自然人文景观丰富,被誉为豫南的“香格里拉”。

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的高等植物有78科428种;鸟类有2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中华秋沙鸭、白肩雕、金雕、大鸨、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0余种:大天鹅、小天鹅、豆雁、白琵鹭、小鸦鹃、黑耳鸢、短耳鸮、白尾鹞等,省重点保护鸟类有40种。兽类有3目4科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兽类有3种;两栖爬行类有28种;昆虫类700余种;鱼类114种。

保护区内还有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这里是春秋楚相孙叔敖的主要活动地并存有孙叔敖墓、孙公祠石刻等;也有传说“八仙”之一张果老成仙得道之处的河南省重点古村落——仙庄集;有被认定为中华蒋氏祖地并入选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蒋国故城遗址;也是清朝享有“一门七进士”美誉的吴氏家族之故土;有遗存的原始社会沙冢遗址 、高台庙遗址、立城遗址、朱家遗址等多处;已经发掘出土的有石器、骨器、陶器、铜器、兵器、化石、玉器等文物数百种。

立足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淮南湿地办务实求进、埋头苦干,近年来,在基础设施、资源保护、生态恢复、宣传教育等方面成效明显,均居全省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前列。

目前已建成兔子湖保护站(加挂淮南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牌子)和方家湖保护站(加挂淮滨县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牌子)、乌龙河保护站;在做好保护区日常监测、巡查、管护的同时,积极配合淮滨县森林公安局,多次联合打击破坏湿地资源和猎捕野生动物违法行为,此外,依托淮滨县人民法院,在淮南湿地设立了“淮南湿地生态司法保护基地”和“复植补种基地”;立足实际,开展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植树种草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发展经济水产作物产业,助力地方脱贫;充分利用“湿地中国”、“鸟网”、“大河报”、“信阳日报”、“淮滨论坛”等媒体,加大了对淮滨淮南湿地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加入到湿地保护中来。

在这片充满生命力的湿地保护区中,一直以来都驻扎着一支“部队”,正是这些“战士”的精心呵护,才造就了今日的淮南湿地;他们用决心践行初心,用行动将自己化为战“疫”里飘扬的旗帜,遍布湿地保护区。这支“部队”,就是淮南湿地办巡护队。自12月下旬新冠病毒SRAS-CoV-2出现以来,全国上下一致团结起来共同行动起来,投入到这场战“疫”中,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加强了“战备”巡护力量。

2003年SARS病毒(俗称“非典”)全面暴发,17年后的今天,新冠病毒突然暴发。我们发现。这对“姐妹”病毒的自然宿主竟然是一样的,那就是中华菊头蝠。因此,保护野生动物,防止盗猎贩杀,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党支部作为基层战斗堡垒,每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在阻击疫情期间,淮南湿地办成立了由支部书记李玲任组长,其他党员为成员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领导小组,真正践行了“支部在前线,党员冲在前”的铮铮誓言。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每天白天坚持对保护区进行巡护,加大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的力度,做好“守日人”;到了夜晚,就安排专人采用大屏远程监控的方式,密切关注野生动物疫情动态,做好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守夜人”。

由于保护区范围比较大,加之湿地水域分隔、杂草丛生,导致需要巡护的不少地方都只能沿着模糊不清的小路徒步进行,一天下来,巡护人员们至少要走10公里,而且非常难走。这样的情形,每天都在发生,但是,为了更全面地解野生动物活动规律,及时掌控是否出现异常情况,湿地办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们克服困难,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确保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防控”。当大家都在家中防避疫情时,当一家人在一起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当父母在辅导孩子功课时,当夜深人静大家已经酣然入睡时,正如千千万万战“疫”人一样,保护区巡护人员是最美的“逆行者”,仍旧坚守在“战斗”的最前线,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截至目前,保护区各类野生动物一切正常,未发现疫情。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在这场疫情中,有逆行而上的感动,有义无反顾的震撼,也有众志成城的温暖,而这一切,淮南湿地保护区的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用最直白的硬核行动,表现了非常时期的勇敢担当,确保了防疫工作与日常工作同步开展和有效完成,也为打赢疫情歼灭战作出了一份贡献。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暖日下的迎春花,已经开始抽出新叶,此时此刻,他们仍旧在湿地保护区巡护的路上,“日暮苍山远,风雪夜归人”,在新的一年最后一场春雪过后,我们坚信,东风春可期,山河定无恙!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刘惠杰

参与讨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大河新闻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大河新闻App
      APP下载
      大河新闻 知己一亿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