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百万富翁大都出自相国寺市场,老工商柳玉民畅谈开封商业风云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联胜

197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代,这一年恢复了高考。对于中国工商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工商局重新恢复了建制。开封小伙柳玉民在这一年走进开封工商局的大门,成为一名普通的工商系统工作人员。2018年中国机构改革,工商局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撤销,已身为调研员的柳玉民退休。柳玉民从一个年轻小伙成长为一名工商老干部,经历开封工商系统四十年历程,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开封古城的商业风云……

相国寺大市场造就了众多开封市第一批百万富翁

1978年,中国工商局重新恢复,20岁的开封小伙柳玉民走进了开封工商局的大门,成为一名工商工作人员,“当时还叫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那时的自由市场很少,顺河区北羊市、南关菜市,鼓楼区胜利街,龙亭区是北道门,大概一个区就一个自贸市场,主要职能是便于进城的农民卖菜。当时工商管理人员拿着小型录放手摇机沿市场宣传工商政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贸市场的建立,开封人心中最重要的一个大咖市场拨地而起,那就是相国寺大市场,用老柳的话,开封市改革开放早期第一批百万富翁、亿万富翁几乎都出自相国寺大市场。 “相国寺大市场与武汉汉正街、青岛济墨、南京夫子庙、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洛阳关林等并称当时中国八大小商品市场,开封相国寺市场排名第五。现在的义乌整个城区都是个大市场,当时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是油毛粘石棉瓦式的棚子市场,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那时候,郑州还没有小商品批发市场,相国寺大市场名震豫东,辐射中西部,新疆、陕西、山西、河北、甘肃、青海等省都来相国寺市场提货,生意火爆的很。相国寺一个批发毛线的老商户,下午用货车拉到市场的毛线,几乎还没有干透,到晚上就抢购一空。改革开放早期的开封市的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大都自出相国寺市场,而且有不少都是回头的浪子。相国寺大市场成就的开封市第二批百万富翁以下岗职工为主,改革开放四十年,相国寺大市场成就了众多开封的百万富翁。”

“刚开始相国寺市场也没这么大的规模,就是沿着相国寺西墙用木杆、油毛粘、石棉瓦搭的小棚,叫二马道街。1983年开始形成雏形,1986年开始建相国寺市场,1988年建成。1984年26岁的我调往鼓楼区工商分局当副局长,分管相国寺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上世纪90年代,自贸市场爆发式增长,开封市工商局建了大批的自由市场。相国寺市场进一步扩大,由于商户过多,环境拥挤,成为全省十个重点防火单位之一。为了规范市场环境,2000年春节,柳玉民带领着自己的同事,对相国寺大市场三厅一楼、二楼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春节放假八天,鏊战八天,上万平米,上千个摊位,八天改造完成,就是为了安全。”

2018年,相国寺大市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开封市政府对相国寺大市场重新规划重新整合。对此,柳玉民说:“由于郑州批发市场的崛起,相国寺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客户源越来越枯节,周围的省市都去郑州批发了。另外开封不是小商品的生产基地,二次批发的地位被郑州取代,交通也没有郑州发达,相国寺大市场的中心地位丧失,完成了历史使命,注定要退出历史舞台。”

鼓楼夜市进场仪式成为当时的开封一景

开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从宋代开始,东京汴梁开封的夜市就已经出现,夜市文化闻名中外。用柳玉民的话,在开封市区只要是个十字路口,就能形成规模不等的夜市。开封夜市鼎盛时期,全市共有80多处夜市,上规模的有30多家,1999年合并为16家。

在改革开放初期,鼓楼夜市刚恢复时,只有零星的几个摊位。“当时,1988年鼓楼夜市工商所成立,1989年我们去广州学习夜市管理经验,回来开始规范管理鼓楼夜市,每天用滚桶装着石灰粉画出摊位。随着夜市的壮大,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交通、卫生、噪声等等,于是就想了一些符合鼓楼夜市特点的管理方法,实行军事化管理,不到进场时间不得进场,一旦发现就取消摊位。实施统一的进场仪式,统一排好队从三个路口,统一进场。一吹哨,排列整齐的摊位车队像流水一样,进入场内,一阵子锅碗瓢盆奏鸣曲后,三、五分钟内摆放好摊位。这种壮观整齐的进场仪式,一经推出,很快成为开封一景,很多人跑来专门看进场仪式,还被拍成了小电影,在电影院用来暖场用。效果非常好,当时开封市友好城市日本的户田市就派代表专门来看鼓楼夜市进场仪式,品尝开封小吃。”

说起当年鼓楼夜市的进场仪式,老柳无限感慨,真是壮观无比。那种充满浓厚的人间烟火味的奋斗滋味,感召着每一个老开封人。北方众多城市几乎没有夜市,唯有开封,这座千年古城,保留着特色鲜明的北方夜市文化,由于鼓楼夜市非一般的火爆,吸引着众多的中国人前来一品夜市风华。

随着夜市在开封的繁荣发展,在郑州人心中占重要地位的西司夜市开始壮大兴旺。说起西司夜市,老柳再次打开尘封的记忆,“西司夜市刚开始也是零星的几家,随着郑州开封交通的便利,西司夜市在开封西边,所以,郑州人来吃的比较多。开始火爆起来,后来开封政府整体规划修建西司桥,西司夜市整体搬造至丁角街。搬迁的过程,曲折艰难。夜市的兴旺所带来的环境、噪声、交通拥挤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为了将西司夜市搬到现在的丁角街,工商部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居住环境,因此,如何找到一个夜市与环境双赢的契合点,是以后所需要关注的问题。”

机构改革促成中国工商管理的细致化

2018年,中国再次进行机构改革,工商局撤销与其他局委合并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这一年,60岁的柳玉民正式退休。“1978年工商部门重新恢复时,管理还谈不上。仅仅国营的有营业执照,私营的没有营业执照,只是分死摊和活摊,交一毛、两毛的管理费。1984年,开始发放手写营业执照,当时的营业执照都是手写的,横版,国营的大一些,私营的小一些,也分正副本,正本用来悬挂,副本用来跑业务用。每个工商分局会选出一个写字写的好的人,写营业执照。90年代发放营业执照的权利开始下放到工商所,1997年,营业执照不再手写开始打印。”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商管理开始细分,“90年代自贸市场爆发式增长,开封市建设了大批的市场,工商局不能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2001年,开封市成立市场发展局。他们建市场,工商局管市场。随着一次次的机构改革,政府职能部门的功能会更细化更科学,2005年,工商局曾改为垂直管理,市局归省局直接管理。2013年,市局又重新回到地方直到现在,这次机构改革,工商局完成历史使命,撤销与质监、食药监合并为市场监督管理局,会让管理更科学更合理。”

谈起现在中国人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2006年已调进开封商局分管纪检的柳玉民开始分管食品安全,“当时食药监还没成立,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空前重视,我开始分管食品安全问题,为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每项食品的出生证、生产厂家、两账两票、台账等等,既繁琐又麻烦。曹门副食批发店一个月复印的相关证件票证等,用了一万多块钱的纸。我们的一个工作人员从8点开始为个体户写台账,一天一动不动能写到晚6点,工作量非常大。管理食品卫生这一块时,我跑遍了开封市所有县区乡镇街道,一位基层工作人员看到市局领导去调研,竟然流下眼泪,每天大量的写台账,写哭了。后来,我们就根本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开始试行一票承诺制度,以销货清单为主要依据。比如一个小食品店里某一个食品出现问题,你拿出进货单,看是谁生产的,直接找厂家。如果是三无产品,店主负责。如果是有生产厂家,厂家负责。这种办法不仅把工商管理者解放出来,而且将处罚做到有的放矢。2014年,食药监局成立,工商局将食品安全管理权利移交给食药监。从2012年开始,我就主要负责3·15维权至今。”

2018年4月,在工商系统工作了40年的柳玉民退休。2019年1月16日,开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图片为资料图)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徐华美

参与讨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大河新闻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大河新闻App
      APP下载
      大河新闻 知己一亿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