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添新店!新老门店并立高铁西广场,张老炝意欲何为?
没有红毯条幅,没有锣鼓喧天。6月13日,张老炝方城炝锅烩面(以下简称“张老炝”)第10店——升龙广场店正式开业,一如既往的简单、别致、温馨。
尽管低调,但张老炝此次的新店选址却引发不小的关注。原来,新店与三店正大乐城店均位于郑州高铁站西广场,且距离仅300余米,如此布局在行业内并不多见。
“新店选址耐人寻味。”某资深业内人士分析,两店并立既有接站“回家”的“人情味儿”,也透露出经过三年多发展的张老炝已日益稳健,且迎接四方的战略设计明显。
【战略】一个广场开两个店,南北老乡来吃面
“好饭不怕晚。”此前,受疫情影响,备受关注的升龙广场店的开业推迟。现场,张老炝品牌创始人张林笑谈小插曲,“好事在后面”。
近距离开两个店,是否有客流基础?对于外界最关心的问题,张林给出回复,“没有问题,之前正大乐城店生意很好,从这一角度来讲,新店的开业也是为了分流老店客流、提升客户体验。”张林说,更重要的是,张老炝希望打造一个“一个广场开两个店,南北老乡来吃面”的消费场景。
店面设计方面,升龙广场店再次优化。100多平方的小店,设有南北两个主副就餐区,以提升旅客及其他客人的视觉体验和就餐体验。
此外,细节设计更加年轻时尚。墙面上,南阳文化标志性人物“诸葛亮”戴上了眼睛,“范蠡”手握计算器,大玩“穿越风”。
“地道地道,家乡的味道!”店内,刚下高铁的吴先生点了一碗炝锅烩面和一份猪蹄。吴先生是南阳人,来郑州办事,刚下高铁就看见了“一碗炝出来的老南阳”,二话不说,直接进店,妥妥的满足感。
来自山西的张先生被张老炝亮眼的招牌颜色吸引,点了一碗烩面,刚吃两口就忍不住点赞,“早就听说过河南烩面,果然名不虚传,跟俺山西的面一样好吃!”
【升级
文化表达,再次提升。
店内,整面灰瓦墙的设计十分抢眼。“灰瓦墙是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也是张老炝营造‘家文化’的元素表达。”张林说,走进张老炝,不仅要让食客“一碗面想起家”,还要时时刻刻有家的感觉。
“家文化”不仅对外,还是张老炝企业精神的重要部分。以此次疫情为例,员工们考虑大局,主动与企业共度难关。企业也以员工为重,疫情期间,不仅员工没有减少、门面没有闭店,而且经此一“疫”,大家的心贴得更紧,向心力更强,“我在这里,也建议大家给我的小伙伴儿们鼓个掌,谢谢你们!”现场,张林十分动容。
养店养人养老汤。疫情期间,张老炝苦练内功,对出品进行了优化,实现了烩面“炝”味儿更足,卤肉更入味,菜品更丰富。运营方面,数字化运营、精细化管理进入新阶段。
“遇到困难时,我们会问自己,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张林说,张老炝就是一辈子做好一碗面,既然是一辈子,就不用走得太快,也更能从暂时的困境抽离,目视前方,克服困难,拨云见日。“张老炝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一路,无论遇到什么,我们做好一碗面的初心不会更改!”
【行业
疫情之后开新店,一个广场两个店,张老炝的新店动作在行业内并不多见。
“这说明张老炝的实力在不断增强。”资深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疫情,餐饮行业受到不小的冲击,能在这时候再开新店,且新店与老店相距很近,说明张老炝在高铁站周边以及郑州市场的客户基础非常好,“开店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的慎重决定,张老炝的这一大胆布局说明其自身具备引流实力和信心。”
事实也是如此。据了解,成立3年多来,张老炝共开了10家店,这一速度不算快,但开一家火一家,稳扎稳打。不仅如此,张老炝还在郑州引发了“炝锅烩面风”,继它出现后,郑州市场的“炝锅烩面”品牌越来越多,“这对于张老炝以及整个炝锅烩面品类都是好事儿,盘子大了,才能装更大的蛋糕,一家独大,容易孤掌难鸣”。
此外,该业内人士说,张老炝两店并立高铁西广场的选址十分精巧,既深化了其“老乡文化”“家文化”,有利于强化消费者对其品牌认知,经营上还能借助高铁站、周边高端商务楼的区域优势。尤其是高铁站,随着米字形“朋友圈”的形成,“国际郑”更是自带流量,依托这一黄金位置,张老炝的品牌传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站在更高的维度,也有利于河南炝锅烩面甚至整个河南烩面的品牌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河南的烩面文化。
来源:张老炝 编辑:王惟一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