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公布!河南这7个村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岩 实习生 施学霞

今天(1月30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从住建部网站获悉,在经过公示之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其中修武县云台山镇一斗水村、修武县西村乡双庙村等河南7个村落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根据公告名录,获评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村落共有211个,其中河南7个,分别是宝丰县李庄乡翟集村、郏县薛店镇冢王村、郏县薛店镇下宫村、郏县茨芭镇山头赵村、修武县云台山镇一斗水村、修武县西村乡双庙村、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庙上村。

(修武县西村乡双庙村古民居)

(修武县云台山镇一斗水村美景)

快来了解

河南这7个上榜村落

01

宝丰县李庄乡翟集村

明清古宅 米醋之村——宝丰翟集

翟集村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发展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宝丰县李庄乡西北部,东临运粮河,西临翟庄村,南临南石公路,北与郏县交界。一条南北主街,把该村分为翟东、翟西。翟集村是2000多年来声名远播的米醋之村,以户为单位的米醋加工作坊随处可见。

02

郏县薛店镇冢王村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薛店镇前冢王村是平顶山市一个行政村、相邻青杨庙东村、薛店西村。

03

郏县薛店镇下宫村

04

郏县茨芭镇山头赵村

05

修武县云台山镇一斗水村

一斗水村位于焦作市东北四十多公里的修武县云台山镇,云台山茱萸峰景点向北五公里的太行深山区,这里是河南省与山西省以及辉县,修武,陵川三个县的交界处,因村西北处有一水泉,泉眼是一天然形成的巨石,全口大小如斗,一年四季清泉不断,所以这个村就被命名为“一斗水村”。

一斗水村是南北走向,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或两三家一处,或六七家一片,各家房前屋后都有不同种类的树木,在夏天的时候,枝叶茂盛,只有走进这里才会看到房屋,“有山有水有树林”也成为了一斗水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06

修武县西村乡双庙村

修武县西村乡双庙村,是太行深处一个典型的石头村落。村里无论是石屋还是庙宇,建筑工艺都比较考究。一排排石屋依山而建,因山就势,错落有致地掩映在葱郁的树木间。山、水、建筑浑然一体,天人合一,被普为建筑学的典范。

历史上,双庙村是古代山西泽州凤台县连接河南怀州诸县的十三隘之ー,是一座如堵如屏的“全晋门户”,在军事上更是“要之要者”的口隘。被成丰御赐“雄风柳絮”金的武举人郭再汾,曾带家丁在此拒守,防御流贼盗匪的抢掠。

07

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庙上村

庙上村位于陕县西张村镇政府南约1.5公里处,距三门峡市区30公里左右,距离陕县20公里左右。村民们居住在地坑四合院里,繁衍生息,享受着平静的地下生活。在国家住建部首批公示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位于陕县西张村镇的庙上村榜上有名。

庙上村地坑院多建于清末、民国初年,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73座中,53座保存完好,20座经过整修,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河南省共有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值得注意的是,与周边省份相比,河南此番获评数量多于陕西(0个)、山东(6个),少于湖北(8个)、河北(20个)、山西(64个)。

遗憾的是,此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河南与不少省、区、市一样,是个空白。

根据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查询往届名录发现,目前河南省共有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分别是第二批获评的禹州市神垕镇、淅川县紫荆关镇,第三批获评的社旗县赊店镇,第四批获评的开封市朱仙镇、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确山县竹沟镇,第五批获评的郏县冢头镇,第六批获评的遂平县嵖岈山镇、滑县道口镇、光山县白雀园镇。

(大河报此前对中国传统村落双庙村的报道)

根据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查询往届名录发现,此前,河南省仅有第二批获评的郏县堂街镇临沣寨,第四批获评的郏县李口乡张店村两个村落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知在下发通知时说,各地要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改善镇村人居环境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要理顺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机制,完善保护管理规定,切实做好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实施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坚决杜绝违反保护规划的建设行为,严禁将历史文化资源整体出让给企业用于经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还表示,将对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开展评估检查,对保护不力致使名镇名村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历史遗存遭到破坏的,将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裴申申

参与讨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大河新闻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大河新闻App
      APP下载
      大河新闻 知己一亿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