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到荥阳旅游吃什么?特色美食看过来!
为深入挖掘和整合我市旅游美食资源,展示旅游美食文化,满足广大市民、游客对于地方美食餐饮消费需求。由荥阳市旅游和文物局主导,在2018年6月初启动了“寻找荥阳特色旅游美食”活动,经层层筛选,最终评选出20种最受大众喜爱的荥阳特色旅游美食。
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广泛关注,积极参与和踊跃投票。公开征集到社会各界推荐的旅游美食60多种。经我市美食专家、学者和各相关单位组成的评委组初评,并通过市委宣传部“荥阳发布”平台,采取一人一票形式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投票。
此次评选出的特色旅游美食在民间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和影响力,为广大民众和游客普遍喜爱,非常好地体现了荥阳特有的美食文化和地域特征。评选结果的出炉,不仅发掘梳理出了荥阳特色旅游美食以及背后的故事,还更好地传承了荥阳美食文化,助力打造优质的“养胃”旅游产品,也让游客们从一道道、一碗碗美食中,感受荥阳独特的人文内涵和优质的旅游服务。
接下来荥阳市旅游和文物局将根据评选出的20种旅游美食寻找广大市民喜欢的有承载力的美食饭店,让更多游客来到荥阳能真正感受到荥阳特色美食带来的美好享受!
荥阳特色旅游美食名单:
1.汜水烧饼夹 2.荥阳烩面
3.荥阳垛子肉 4.广武焖子
5.火焰醉鹅 6.炒红薯面条
7.荥阳卤肉 8.鸡蛋面汤
9.崔庙火烧 10.荥阳手擀面
11.荥阳熬菜 12.荥阳凉皮
13.广武油旋儿 14.荥阳黄河鲤鱼
15.崔庙豆腐 16.庙子橡子凉粉
17.荥阳胡辣汤 18.荥阳丹江鱼
19.红烧土鸡 20.黄河甲鱼
1、汜水烧饼夹
汜水烧饼夹是将烧饼劈开夹上卤制猪头肉而成的肉夹馍,是历史上荥阳县、泗水县的传统名吃。本来汜水烧饼就很有名气,传说曾被钦点。当年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人不离枪,马不卸鞍,饿时吃的就是汜水城民烙的烧饼。汜水猪头肉的制作方法十分考究,猪肉前要经烙、烫、拔、捡等多道工序,一个工艺精湛的师傅一天也整理不出几个猪头。煮猪头肉更是肉食师傅技术的体现。需加入中药及各种调味料数十种,为保持其独家风味,使之生意兴隆,这些调料均为独家研制,传男不传女。夹馍的时候只需配上香葱、青椒,不需要再添油加醋,这样的烧饼夹才具有香而不腻、肉质筋道、香嫩可口、回味悠长、越嚼越有滋味的特点。
2、荥阳烩面
中州多烩面。烩面作为面条制作的衍生形式,荥阳烩面是具有浓郁特色的本土传统面食。其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汤白味浓、香而不腻,爽口润胃,老少皆宜。其特点是汤浓酽醇厚;面光滑筋道;白嫩的羊肉掺和在米黄色的汤里,再加上晶莹可口的指宽面条,添配些许小葱香菜,顷刻间香气扑鼻,余味无穷。 荥阳烩面又分羊肉烩面、牛肉烩面、高汤烩面等多种类型,各有特色,异彩丰呈。
3、荥阳垛子肉
“赏九曲黄河美景,品荥阳垛子牛肉”。荥阳是垛子肉的发源地,属荥阳特产。相传东汉末年,刘、关、张于荥阳汜水虎牢关前与吕布厮杀,双方大战三百回合难分伯仲。因战事吃紧,无暇用餐,帐下厨役虽将煮熟的牛肉与肉汤混在锅里凝结成块送上,将军食之顿觉肉鲜味美,后此做法一直流传袭用。因其从锅中倒出的牛肉形状与麦秸垛极像,又因大小块牛肉叠加在一起,与垛墙一般,故称“垛子肉”。垛子肉色泽浅红,肉净无杂,肉味鲜香,是招待客人的美味佳肴。近代以来,为长期保鲜,就将煮熟的肉块用布兜裹,上压石块,滤出水分,使垛子肉质地瓷实,结合紧密,更像“垛子”,由于在煮肉时,加入有名贵中药材,致使垛子肉兼有强身补肝肾、益气坚筋骨、滋阴壮阳之功效,并成功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4、广武焖子
广武焖子虽取材普通,加工简单,但却食之满嘴留香,散热三日回味无穷,是民间宴请宾朋餐桌上必备、必需的上品佳瑶。晶莹玉润软如酥,烈火油煎身亦固。金酱红椒白蒜裹,香辣酸焦味拙朴。广武沙土肥沃,水盈壤丰,盛产红薯,而广武的红薯粉条粉条状如银丝、晶莹剔透,是焖子制作的主要原料。在广武,几乎家家都会蒸焖子。其主要做法:将红薯粉条经开水煮软,按比例加入粉芡、肉沫、盐、五香料等搅拌均匀,拍成饼,放入蒸笼内蒸约45分钟左右即可结为一整块。放凉后,切成片或条块等形状,经过煎炒即可成为口味极佳的美味佳肴,入嘴内口感劲道、滑嫩、后味特香。
5、火焰醉鹅
火焰醉鹅是荥阳的一道泊来名吃,但由于加入了荥阳美食元素,又在原来制作工艺上进行了提升,所以就成了荥阳火焰醉鹅。所谓“火焰”,即是能看得见的形态;所谓“醉鹅”即为食材的内在调理。火焰醉鹅的做法以纯天然药材、香料为原料,健康味美。主要原料是鹅肉,制作的关键在于它的酱料、烹制方法的十分地道。火焰醉鹅做法看似简单,但对厨艺要求颇高。倒入米酒点上火,激起的火焰再烧制一遍鹅肉,不仅很有看头,燃烧过后还能让鹅肉后味回甘,酒香与肉香都在诱惑着馋嘴人的味蕾。
6、炒红薯面条
荥阳属平原半丘陵地区,土壤结构好,土质肥沃,为红薯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红薯面条作为红薯的一种精细吃法,在荥阳流传已久。尤其是在“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年代里,红薯面条的做法达十多种,而炒红薯面条因配有葱、姜、蒜等,呈白绿青橙状,且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欢迎。如今的荥阳红薯面条,内容增加了,制作方法也更加精细了。除传统的配料外,还加入了鸡蛋、肉末、韭菜、豆芽等,使之更加焦香,更加有口感。据医学专家研究,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美誉。 炒红薯面条作为那个时代的食物,不但将长期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而且也将成为荥阳具有一种独特风味的面食。
7、荥阳卤肉
荥阳卤肉是一道坊间美食,历经多年的精心制作,已逐渐成为中、高、低档餐馆不可或缺的一道特色菜。卤肉制作在荥阳源远流长,崔庙卤肉、汜水卤肉,再加上驰名远近的庙子卤肉、广武卤肉,荥阳东西南北各有自己的特色肉食。所谓“进入荥阳城,即闻肉食香”,提及的“香”,就是卤肉的香味。荥阳卤肉主要以香辛料和肉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特点是“肥而不腻、绵软可口、留香持久、滋补养颜”。荥阳卤肉以庙子段记卤肉为最佳,不但在荥阳驰名一方,还吸引了郑州、开封、巩义、新密等地的食客前来品尝。总结卤肉制作的三大核心:第一选料要精,要保证生猪的质量。第二,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火候,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适时调整加工卤肉的火候。第三,要有独特的香料配方,尽管荥阳各地卤肉秘方配制不尽相同,但均遵古制作,风味分呈,口感丰富的特点是 一致的。
8、鸡蛋面汤:又名鸡蛋甜汤
中原家常饭,醉怡甜面汤。鸡蛋面汤是荥阳人喜爱的一种早、晚汤类美食。主要做法是面粉加水,搅拌均匀,醒一会儿,待水烧开后把面糊倒进锅内,边倒边用筷子搅拌把面糊打散,最后出锅前倒入打散的鸡蛋,诱人的鸡蛋花在面汤中盛开的样子,让人垂涎,做好的鸡蛋面汤具有祛除胃火的效果。
9、崔庙火烧
火烧和烧饼都是用炉子和鏊子加工而成的,但在工艺上有很大区别,从而形成的口感也大相径庭。烧饼是在鏊子上两面烙;火烧则是一面在鏊子上烙、一面在火炉里烤,也故称火烧。烧饼香甜绵软,火烧则焦咸香酥。崔庙传统烧饼是历史悠久的传统面点之一,使用的是农村常用老面,又名肥面、酵面起发,起发后再次接面再次起发,起发后就可以揪剂子,然后把剂子反复揉,把剂子揉的光滑后,再把剂子分出三分之一沾香料油(食用油、花椒粉、食用盐配制),大剂子擀开把沾香料油的小剂子包在大剂子里面,然后用刀开花,把开花的剂子研心。好了就可以上炉烤制了大约20分钟就可以出炉,呈色泽金黄,充气如鼓状。
10、荥阳手擀面
手擀面条是北方传统面食,每家都会做,每人都喜欢吃,具有广泛的民间基础。衡量手擀面质量高低的标准除了和面、醒面、擀面的技术外,还与擀面条的面粉关系密切。荥阳位于中原,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约定自然条件。尤其是小麦生产,横跨秋冬春夏四季,生长周期长,历经天寒地冻,是北方小麦中的极品,手擀面采用的就是这种极品面粉。原本手擀面只是一种家庭普通面食,是进入不了高档席面餐桌的。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农家饭的兴趣增加,手擀面即成为首选面食。传承中的荥阳手擀面是以面为主,有宽面、窄面,好面(小麦面)、杂面(黄豆、绿豆面)之分,佐以黄瓜丝、豆芽、芝麻酱、鸡蛋、西红柿等食材,构成红、黄、绿、黑、白等色彩。口感筋韧,面香浓郁,营养健康,强身养胃,随吃随煮,可泼汁、可浇菜,稀稠随意,甜咸自取,是具有荥阳地方色彩的一种家常便饭。
11、荥阳熬菜
荥阳熬菜,又名全家福。熬菜由于食材多样,制作简便,营养丰富,汤汁浓郁,虽成为餐桌必备,老少皆宜的家常菜。不论是宴请宾朋,或是自家团聚,一锅熬菜,每人一碗,直吃得大汗淋漓,肠胃通畅,仍余味未尽。荥阳熬菜取材种类繁多,故熬成后呈千姿百态。主要做法是将粉条、大白菜、猪肉、海带、酥肉等食材一起放入大锅加调料慢火炖制,待软、烂、香后即成。早年农村大集体时,每逢大规模集体劳动会战,常用熬菜、蒸馍来助阵,深受当时农民欢迎。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熬菜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不但在家庭中食用,还进入了农家乐、大饭店,知名度也越来越高,逐渐进入荥阳品牌菜的行列。
12、荥阳凉皮
细裁玉纸薄筋软,一点香红动街坊。荥阳凉皮配料很简单,但汤汁确实是独门的绝活,皮面软糯,配上鲜嫩的黄瓜丝,芝麻的香味中又透着黄瓜的清爽,特别适合炎热的夏天食用。凉皮的发源地虽不在荥阳,但经多年改良调整,荥阳凉皮也成为了很有特色的地方小吃,如:贾峪路口凉皮,崔庙凉皮,水磨凉皮等等。
13、广武油旋儿
青白什锦香,酥嫩面里裹。油旋儿,是广武的传统烙烤面食,具有焦、香、酥、嫩,食之烫嘴、欲罢不能的特点。由于地方特点浓郁,走出广武不可复制,虽成为广武人为之自豪的家庭美食,几乎达到了家家都能制作的程度。“媳妇的手巧不巧,厨房油旋让她烤”是当时的一句民间俗语。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油旋工艺的繁杂,制作油旋的人也越来越少,但仍不失其传统美食的特征。其做法是将面团分成约3两重的面块,搓成2厘米左右粗细的长条,沾油、加调料后再卷起来,用手压成饼,放入炉内炕烤,边烤边抹油,直到成熟为止。吃油旋儿是颇讲究的,大多是趁热吃,或配米粉,或配馄饨,别有一番滋味。
14、荥阳黄河鲤鱼
《诗经》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诗句。据史学考证,其“河” 其“鲤”指的就是黄河鲤鱼,由于荥阳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地段,水域宽敞,水流缓慢,鱼食丰美,所以荥阳黄河鲤鱼金鳞赤尾,色彩艳丽,肉质细腻,营养丰富,俗称铜头铁尾豆腐腰,历史上曾作为贡品,列为中国四大名鱼之首。并有“一登龙门而身价百倍”之美谈。做法除红烧之外,还有“糖醋鲤鱼”“姜葱鲤鱼”“红烧鲤鱼”“瓦块鱼”等多种。特别是用油干炸后的黄河鲤鱼,鱼嘴张而不闭,味道也跟一般的烹饪后的鲤鱼有很大差别,自古以来即为各种喜庆宴席所不可缺少的佳肴,有“无鲤不成席”的说法。
15、崔庙豆腐
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崔庙老浆豆腐有过之无不及,不加石膏,但很结实,用卤水或酸浆点制,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较少,故而豆腐质地更韧,味香更浓,很远都能闻到豆香味,十分适合家庭烹饪。
16、庙子橡子凉粉
橡子凉粉是环翠峪风景名胜区的传统小吃。景区橡子树林立,橡子经晾晒、去壳、磨粉、浸泡、提炼得到淀粉,制成凉粉。其韧劲十足,口感滑嫩、香中微涩。
17、荥阳胡辣汤
“拂更烹熬胡辣汤,一日穿肠任逍遥”。胡辣汤由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的汤料再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头汤做底料的胡辣汤,其特点是汤味浓郁、色泽靓丽、汁粘水稠,香辣可口,是荥阳人都喜爱食用的早餐小吃之一。其特点是麻、辣、鲜、香,营养开胃。主要制作材料有胡辣汤料、胡椒、辣椒、熟羊(牛)肉、大骨高汤、面筋、面粉、粉条、木耳等。适合搭配油条、包子、葱油饼、锅盔,千层饼等面点。特别是与豆腐脑混合,称为“两掺”,深受市民欢迎。
18、荥阳丹江鱼
“南水北调,南鱼北送。”淅川丹江水库优质的水资源为野生鱼、虾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天然的环境,因此这里饲养的丹江鱼体大肉肥、肉质鲜嫩、刺少味香。此道名吃源自于南阳淅川移民,勤劳的移民乡亲发现家乡的丹江鱼很受大家的欢迎,就开起了饭店,专营丹江鱼宴,有炸鱼块、红烧鱼、水煮鱼、鱼头豆腐汤等做法,以丹江鱼的招牌,在短时期内就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19、红烧土鸡
亲相聚朋坐举殇, 堆盘色美喜先尝。 咸鲜味美入喉爽, 酥香脆骨齿留香。红烧土鸡一种常见的而且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的一道家常菜,土鸡绿色、环保,肉质鲜美,红烧土鸡,色泽酱红,味道咸鲜,口感软烂,营养价值特别好。
20、黄河甲鱼
黄河之水苍苔湿,白鼋涡涛戏濑迟。藓老且厚春草围,兽鸟不惊委身栖。黄河甲鱼是一种食疗的滋补食品,也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黄河甲鱼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尤以裙边食之最佳,颇受欢迎。
来源:郑州市旅游局 编辑:凡闻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