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望无限!中国功能农业富硒小麦叶县 座谈会召开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红勋 实习生 康志豪 通讯员 姬冠鹏 郭萌芽

实地观摩、座谈交流、共谋发展……为推动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农业发展大“文章”,5月26日上午,中国功能农业富硒小麦叶县座谈会召开。

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省富硒农产品协会等领域内专家学者教授、企业代表以及新闻媒体齐聚叶县,为叶县富硒产业发展明确发展思路、前进方向,注入新鲜“源头活水”。

当天,与会人员首先到叶县麦田小镇、“农业+”沉浸式农业培训教育中心、金创富硒小麦产业园进行实地观摩。随后在叶县县委七楼第一会议室,与会人员对叶县发展富硒小麦的先天优势、政策集成和产业规划等展开交流讨论。

叶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120万亩。在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基础上,2023年,叶县和省富硒农产品协会签订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提出打造叶县富硒功能农业暨全国富硒小麦标准化第一县的目标。

好田产好粮。该县按照“集中连片、综合配套、设施齐全、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原则,大刀阔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率达90%以上。同时,该县提高标准、自加压力,按照亩均投入4000元以上的标准,集中连片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3万亩,安装气象服务站、配备水肥一体机、建成物联网控制中心……

好粮产好面。在夯实农业根基基础上,该县进一步挖掘深度、延长厚度,结合境内沙河、漂麦河等流域土壤含硒优势,提出了种植绿色富硒小麦、发展富硒功能农业的思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三级跳”,助推普通小麦到绿色小麦,再到绿色功能小麦的华丽转变。

“今年,我们又拿出8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对县域内的10万亩小麦集中喷施富硒叶面肥。”叶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进庚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富硒+绿色”成为新发展方向。

富硒小麦的培育加工既能延伸产业链条,又可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鼓起群众“钱袋子”。可一下子发展10万亩富硒小麦,叶县的底气在哪里?

“因为有‘出口’。”魏进庚说,为了发展富硒小麦,叶县乘胜出击,提出建设产业园项目,带动富硒产业实现集群发展。2022年,投资4.3亿元的叶县金创富硒小麦产业园在该县马庄回族乡境内开工,一期工程已于今年年初成功投产。

透过叶县金创富硒小麦产业园内河南创大面业公司的玻璃观光廊道,只见一袋袋富硒面粉经过多道工序,蜕变成一根根富硒挂面。“每10分钟到15分钟就有1.2吨面粉被消耗,这就对优质富硒小麦有一个庞大的需求量,所以,保障富硒小麦的供给变得尤其重要。”公司董事长赵胜利感慨道。

既要打通富硒小麦的“出口”,更要保障富硒小麦的稳定供给,这样才能消除企业的粮源担忧。

为了提升富硒小麦产业园的抗风险能力,去年10月份,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河南天硕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河南建设投资集团、叶县城建投资集团共同注资1000万元,在金创富硒小麦产业园内成立了叶县大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作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耕种服务主体,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

“叶县大田农业服务说白了,更多的就是为富硒小麦产业园提供专收专贮服务,这能有效地避免上游端产品链的断裂,这也是县委、县政府敢于提出打造绿色富硒标准化种植小麦第一县的最大底气。”公司总经理张银垒介绍道。

粮源稳定、产业助推、园区集聚,叶县县委书记文晓凡表示,叶县将做好富硒小麦全产业链条检测,并以检测结果为支撑,通过打通从农户、村集体经济、粮食仓储贸易、面粉初加工和高端面制品深加工等融合发展的各个环节,让“叶公故里 ‘硒’麦之乡”的预想一步步升温变现。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谢景豹

参与讨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大河新闻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大河新闻App
      APP下载
      大河新闻 知己一亿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