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出土初唐王勃撰文墓志,专家称书丹者或许也是王勃

近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获悉,2019年陕西咸阳曾出土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撰文的墓志。墓志主人赵士达为“唐故使持节都督丰州诸军事丰州刺史上柱国南康郡开国公”。赵士达夫人陈氏墓志显示,其身份为南陈末代皇帝陈叔宝第十五女。赵士达墓志注明为“太原祁人王勃撰”。西安碑林博物馆陈根远研究员表示,考虑到初唐时人们只重视撰文者还不重视书丹者(即书写者),很有可能该墓志的撰文者和书丹者均为王勃本人。

>>考古发现

出土墓志两合 赵士达墓志为王勃所撰

《考古与文物》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期刊2021年第2期发表的文章《新出疏证》介绍,赵士达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底张街道陶家村(现属西咸新区)。201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该墓时,在甬道内出土青石墓志两合。其中《唐赵士达墓志》,志盖盝顶,无字,四刹阴刻二周卷草纹饰,长76、宽75、厚11.5厘米。志石近方形,长74.5、宽72、厚15厘米,四侧阴刻卷草纹饰。志文楷书,共48行,满行48字。其所载史事,对初唐历史有重要研究价值,可补史籍之阙。志文出自初唐文学家王勃之手,具有珍贵的文学价值。

志主赵士达,字昇卿,甘肃天水人。以志文内容推算,赵士达生于隋开皇八年(588年),卒于唐咸亨三年(672年)。赵士达出身望族,尝投身于隋末王世充帐下,降唐后屡立战功,征突厥,伐西域,平西南,战高丽,初唐时期几乎所有重要战役都可见其身影。

文章配有赵士达墓志拓片照片,释录了志文全部文字,并结合墓志释读和历史研究,对赵士达家世与生平做了详细探究。

关于赵士达的生平,文章重点介绍了其归降李唐、随齐王北讨、北征突厥、西讨高昌、东伐高丽、南平䍧牱、任职西北、再征高丽、北扼丰州9段人生经历。“综合墓志及各史料,可知丰州刺史是赵士达最终所任职务。总章二年(669年,唐高宗年号),赵士达上书,聿求归老,咸亨三年(672年)卒。”

文中对赵士达夫人陈氏墓志未做介绍。西安碑林博物馆陈根远研究员说,他看到过陈氏墓志并收藏有拓片,其志文题为“大唐故丰州都督上柱国南康郡开国公赵府君夫人陈氏墓志铭并序”,未注明撰文者。根据对该墓志的研究,陈氏为南朝陈后主叔宝第十五女,公元596年生,676年卒,享年80岁。

>>问题分析

与王勃交往的或为赵士达之子

《新出疏证》文中介绍,赵士达墓志的撰写人为太原祁人王勃。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

除了墓志,王勃还曾为赵士达子撰写《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其内容与志文亦可互相印证。

从王勃及其父祖辈的生平来看,很难找到同赵士达本人的交集线索。以王勃的年纪推算,与之交往的或为赵士达之子,《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也可侧面印证同王勃交往之人可能是赵士达嗣子赵廉,墓志载赵廉官职为原州(今宁夏固原县)都督府长史,上柱国。

文章认为,王勃与赵氏之间的确切关系,虽然目前尚无法明晰,但毕竟此《赵士达墓志》不见于今存清人辑录的《王勃集》与存藏日本的唐钞本《王勃集》数种残卷中,作为新发现的王勃佚文,其不仅对于初唐人物与史事的研讨有着重要的史学意义,而且对于初唐文学史和王勃的文学创作与风格的研究也有着珍贵价值。

>>专家观点

初唐一般不写书丹者

撰文者很可能就是书丹者

陈根远研究员介绍,古代碑志在初唐时,绝大多数是只写撰文者而不写书丹者的。一是因为初唐时人们对书丹并不重视,认为撰文才是最重要的;二是对于撰文的人来说,写字对他们来说不是很重要的事,即便书丹了也不会写明。

盛唐以后,随着书法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人们认为写字也很值得一说,才有人在立碑志时有时也写上书丹者姓名,常见的形式是“某某某撰并书”,或者“某某某撰某某某书”。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诗人韦应物。他给自己的夫人写墓志,写的是“韦应物撰并书”。在写这方墓志前的12年,他还曾给别人写过墓志,只写了“韦应物撰”。

“总的来说,在唐代早期,人们立碑志时对书法不是非常推崇和强调;到了盛唐、中唐以后,有些人才愿意强调书写者。但即使到了中晚唐,人们依然认为撰文者才是最重要的,把撰文者放在前面,书丹者放在后面。对于绝大多数立碑志者来说,除非书丹者名气很大,或者墓主人和书丹者关系比较近才会写明,平常还是不写书丹人的。”陈根远研究员说,“所以,在初唐时期碑志署名中没有注明书丹人而只有撰文人的,很有可能其书丹者也是撰文的那个人。王勃有这么高的文学才华,他的书法起码也要达到基本水平,否则他不可能在科举上有所斩获。由此推断,赵士达墓志很有可能就是王勃遗留至今的墨宝。”

>>人物聚焦

王勃:才华横溢,英年早逝

说起王勃,很多人立即就会想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著作甚丰,今存诗80多首,存文(赋、序、表、碑、颂等)90多篇。

王勃是中国古代文坛罕见的天才。5岁,开始写诗;9岁,他读颜师古《汉书》,出版《指瑕》十卷,指出颜著作的错误之处;11岁,拜著名医生曹元为师,短短一年就成了一名出色的医师;14岁,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他直接给宰相刘祥道写信,毛遂自荐。16岁金榜题名,随后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18岁写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滕王阁序》时,有说法认为他年仅14岁(另有说法认为是其29岁所写)。

王勃虽才华横溢,但人生甚为遗憾。高宗乾封元年(666年),他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少不更事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自己匿藏的官奴当诛,遇赦除名。此事还连累了其父亲王福畤,被从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县令(今越南河内),远谪到南荒之外。上元二年(675年)随父南下,次年返,渡海溺水,惊悸而死。也有学者研究认为,王勃并非溺水而亡,从王勃随父迁回内地作《游冀州韩家园序》《三月伤己祓禊序》,以及其亲族长辈王承烈写于文明元年(684年,唐睿宗年号)的祭奠王勃的祭文等推测,王勃应卒于文明元年,时年35岁。(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马虎振)

来源:华商网 编辑:丁丰林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豫视频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豫视频的观点和立场。

参与讨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大河新闻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大河新闻App
      APP下载
      大河新闻 知己一亿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