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郑州最后的城中村:守住家,还能给年轻人一个落脚地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丛博 摄影 许俊文 实习生 程贺

曾经,搬离城中村是郑漂人的奋斗目标,但当真的离开之后,却怀念那既落魄又满怀希望的时光。

城中村作为城市中特殊存在的居住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来郑州奋斗的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由席文太作词作曲、冯小威演唱的歌曲《都市最后的村庄》近几天在郑州流行起来,不仅将人们带入了对青春时光的怀念,还意外地发现在郑州繁华地带,竟然还保留着一个城中村——西关虎屯村。它像是遗忘在时光里忘记拆开的礼物,让郑州人感到惊喜。

郑州最后的都市村庄是什么模样?和过去的城中村相比,又有哪些变与不变?在这里生活的租客与房东仍在书写着怎样的故事?5月16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来到这里探访。

◆有保安有充电桩,比过去更整洁安全

“走,喝喜酒去!”上午11点多,几位村民骑着电动车打着招呼要出门。

这天中午,村里有后生在酒店办婚礼,大家相约结伴去。村里依旧保持着一家有喜事,全村一起热闹的传统。

虽然家家户户是七八层的高楼,但门头上的“家和万事兴”牌匾,说明村里依然住着人家。树荫下,几位村民看到陌生的面孔会上前搭话,询问是否是租房的来客。

紧邻花园路黄金地段,人们很难想到,周边的地标高楼里,竟还藏着一个都市村庄。或许是太过隐蔽,以致于没受到几年前城中村改造大潮的影响。

有村民开玩笑称这里是“孤岛”,“本来以为会拆,结果等到最后发现没拆,好像是被遗忘了”。

过去,也有村民盼望拆迁改造,“拆了就不用操那么多心了,毕竟每天还要出租房,各种杂事比较多。”不过,现在更多人希望保留,“在这块地方住了几十年了,能一直住下去很满足”。

时光倒退40年,村口还是一片麦田,随着时代发展,平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最后建成了高楼。过去村民世代生活的村庄,开始为来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歇息的港湾。

赵阿姨是关虎屯土生土长的闺女,自己家原本的两层房后来加盖了一层,随着租户的增多又盖到了现在的八层,“虽然不如小区条件好,但里面都是单间,价格不贵,也不用跟别人合租,年轻人住着非常方便。”

和过去人们印象中的“脏乱差”不同,这里街容整洁,村口有保安值守,每条巷弄都能看到安保摄像头,楼栋门锁都换成了密码锁,楼道内摆放着消防器具。考虑到安全,外卖电动车禁止入内,并在安全区域设立了一排充电桩。

一个正在找房子的小伙,比较了几家后,选择了月租850的单间,虽然面积不到十平米,但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还有空调。他刚来郑州准备找工作,是在朋友介绍下找到这里,“房租比外边小区便宜五百多,还能承受”。

出入的多是青春面孔,走在其中,让人感到活力满满。

◆理发店小哥:守着城中村开店十年不愿离开

早晨,戴着墨镜、牵着小狗的福瑞打开了理发店的锁链。店外宣传语“做别人不敢做的事,烫别人烫不出的发型”,很是醒目。

这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理发店,福瑞已经开了十年,最早是在城中村陈砦,“郑州很多城中村我都住过,一个地方拆了,就重新搬到另一个地方”。

让人惊讶的是,福瑞的家就在郑州,但十年来他却一直喜欢住在城中村,“我喜欢城中村,热闹,有气氛,有人情味,大家都很有心劲儿!”

把店开在城中村,自然是奔着房租便宜,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开店踏实舒心”。福瑞以前也试过在外面开店,但干过一段时间后还是想回到城中村。

城中村里住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打工族,也有刚开始创业的人,“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都能相互体谅理解,大家工作再累,一回到这里就会全身轻松。”

出摊一直经营到凌晨的小贩,下班回来放松攀谈的加班族,一到晚上熙熙攘攘的街道,是福瑞喜欢的氛围。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坐在店里,看窗外上班人群的匆匆脚步,听晚上霓虹灯中的欢笑声。

常来店里的顾客,八成都成了朋友,“我们经常联系,有事还会互相帮忙”。而就在前一晚,几位在城中村好久不见的朋友还约在一起喝酒聊天。

福瑞现在的很多顾客都是住过城中村的回头客,虽然有的远在南三环住,还是会来这里剪头,“大家做完头发都愿意在店里多待一会儿,到巷子里走一走,去小摊上吃点串串,还会经常聊一聊以前发生的事”。

中午时分,一位女孩来向福瑞咨询水电费和网络安装问题,她准备在隔壁开个美甲店,外面门面房贵,她决定第一家店从这里起步。

◆租客:一回到村里,白天的劳累一扫而散

老家是开封的小郭,和朋友合伙开了个小吃店,平时一家人租住在这里。

1998年,刚来郑州的小郭,便在聂庄、司家庄等城中村,租金便宜、配套齐全是吸引他的地方,一般的生活需求不出村就能全部满足。

他喜欢城中村的烟火气,下班回到城中村,在路边来一碗烩面或米皮,配上一瓶冰可乐,白天的劳累一扫而散。

早些年住城中村时,空调还不是租房的标配,夏天夜里大家就一张凉席搭个毛毯睡在楼顶,深夜里看着星空,听着鼾声,“现在想想,好久没有当时的那种感觉了。”

“过去城中村里的路上都是摆摊的,卖吃的、卖衣服的都有,熙熙攘攘,吃完饭都会和哥们儿一起逛逛,坐在门口台阶上喷空闲聊。”小郭说,西关虎屯因为比较小,没有过去的城中村热闹,但感觉还在。

这里依然谱写着年轻人的花样青春,也不断上演着打拼创业的奋斗故事。

◆房东:怀念和房客一起吃饭的日子

房东阴阿姨的脑海里,一直记着一位老家是平顶山的小伙子。

那时家里还是两层小楼,租住着两三户人家,平时都是一直跟着她吃饭。“都是二三十岁出来上班的年轻人,我做什么他们吃什么,都说好吃。”

有的年轻人回来的晚,她就直接把饭留在锅里,回来一热就能吃。“他们都是家里的宝贝,我就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

那个小伙成长在单亲家庭,从小没有感受过母亲的关爱,租房的几年,他一直跟着阴阿姨吃饭,“他总是说在外面吃的不舒服,跟我吃饭有家的感觉。”

后来从郑漂到事业有成,小伙都会抽空找阴阿姨,“每次回来都会带我去饭店,说现在有能力了,让我想吃啥就点啥。”

提起和房客之间难忘细节,另一位房东赵阿姨回想起了一次算错账的往事。

当时,租房的女孩搬走前结算电费,赵阿姨拿错的账本,多算了几百块钱,尽管赵阿姨也觉得费用有点离谱地高,但在账单数字前,不得不向对方收了电费。

等过了几天,赵阿姨重新核算才发现是自己的失误,赶紧给女孩打电话退还。“做人就得心地善良,对所有人都是这样,失误了就要弥补”。平时,有房客没有按时领到工资,偶尔会拖欠房租,赵阿姨会宽留几天。

“能守住自己的家,还能给工作的年轻人提供一个经济实惠的落脚地,虽然很累,但很有成就感。”赵阿姨说。

听说深圳已经保留了仅存的几个都市村庄,《都市最后的村庄》比如作者席文太希望西关虎屯能一直留下来,打造成郑州唯一的城中村旅游观光地,“让大家有这样一个地方能够去怀念青春,也为城市留下一个时代印记”。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侯昺昊

参与讨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大河新闻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大河新闻App
      APP下载
      大河新闻 知己一亿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