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原创乡土文学》玉皇庙故事之一:玉皇庙情思

  玉皇庙情思

  2005年10月,在一个“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秋日里,我去玉皇庙乡政府报到,开始了在玉皇庙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这次调动,是平舆县乡镇机构改革先期动作的结果。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服从组织安排,来到玉皇庙后,我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按照分工,我负责平安建设综治工作乡村两级的档卡资料,为了尽快掌握玉皇庙乡各村的基本情况,我带着综治办两名同志,经常骑着自行车,深入最基层,摸底了解,具体指导。正是因为领导的大力支持、同志们的大力配合和我个人的不懈坚持,我所负责的综治档卡资料工作,一直成为县政法委表扬表彰的对象,在省委政法工作检查中,受到省检查组的肯定,为平舆争得了荣誉。

  (网络配图)

  到2008年4月离开玉皇庙,在玉皇庙近900天,跨越四个年头。这期间,我熟悉了玉皇庙的一草一木,了解了玉皇庙的风土人情,与玉皇庙结下不解之缘。

  玉皇庙乡处在南北要冲、东西咽喉所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有洪河敞臂欲揽,放眼南望一马平川,更显得人杰地灵、风水凸显。

  从地图上看,玉皇庙乡的大致轮廓好像美女头颅的侧面照,东北角是她的宽阔平滑的额头,东部像鼻子和口唇,东南角像美女尖尖的下巴,南部像美女细长白皙的脖颈,西部像后脑勺,西北角像美女高挽而翘起的发髻,活脱脱一个美女头像。

  (来源谷歌地图)

  玉皇庙乡位于平舆县城北部8公里处,全乡总人口4.23万人,10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160个村民组,所辖面积约57平方公里,可耕地5.8万亩。北邻射桥镇,东接庙湾镇,南连东皇办事处,西靠万冢镇和郭楼镇。洪河是其北部界河,中部有宿鸭湖二干渠五支渠、张七港、龙王庙港自西向东流过,西部有草寺港、东部有王楼港从南到北流入洪河,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沟渠坑塘密布。省道吴黄公路纵贯南北,玉皇庙—庙湾和万冢—玉皇庙两条公路在境内交汇,使玉皇庙集不仅是车马物流必经之地,也成为一处商业兴隆的现代化集镇。

  玉皇庙的历史简短清晰。1938年,玉皇庙属于汝南县四区,设有玉皇庙联保办公处。1949年属汝南县龙王庙文化乡。1950年,玉皇庙属汝南县射桥三区玉皇庙乡,1951年汝、平分县后,属平舆县七区玉皇庙乡。1957年撤区后属范寨中心乡,1958年属平舆人民公社。1977年,把原属庙湾公社的唐庄、大宋、王楼、郑营四个大队,原属万冢公社的韩寨、曾庄两个大队,原属平舆公社的玉皇庙、郭李、范寨和学佃四个大队,划到一起成立红旗人民公社,行政驻地就在玉皇庙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红旗公社大种棉花,成了平舆县棉花种植基地。1982年改成玉皇庙人民公社,1983年改成玉皇庙乡。

  改革开放后,玉皇庙工农业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1985年,玉皇庙成立了平舆县玉皇庙乡草编公司,以玉米皮为原料,手工编织的沙发垫、花篮等,年出口创汇100多万美元,是平舆县手工艺品出口创汇企业之一。玉皇庙乡还先后建成塑料橡胶厂、面粉厂、水泥预制厂。九十年代以来,又建成全县最大的生猪养殖小区,畜牧业发展一直领先。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起步早力度大,按照“一村一策”,形成了南部西瓜、北部土豆、东部棉花、西部芝麻、中部蔬菜的种植格局,布局合理,落实到位,在全县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样板。新世纪以来,玉皇庙乡的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财政税收都进入全县第一方阵,令兄弟乡镇刮目相看。

  文化教育卫生蓬勃发展。玉皇庙乡有全省唯一的村级三农书画协会,大到78多岁小到6岁的会员156人,出现了尹献民、孙于民、魏海斌等一大批在省内外知名的农民书画家。玉皇庙乡的群众大舞台演出不断,文化广场免费开放。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教育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公办学校入学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私立学校异军突起,从魏海斌成功创办20年来的“玉皇庙私立学校”,到余大水奋起直追的“华英私立学校”,玉皇庙私立学校不要国家一分钱、没有一个公办教师、不吸入任何股份投资、自己给教师发工资,硬是走出一条了现代化办学之路,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令人敬佩。从这个角度讲,玉皇庙不愧为文化之乡、教育之乡。

  (网络配图)

  交通、电力、通讯、城镇建设突飞猛进。玉皇庙街道曾经是交通堵塞的瓶颈。近三年,玉皇庙交通拥堵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得益于乡镇主要领导的决心,得益于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管理、安装红绿灯和隔离栏),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改善。

  玉皇庙的小吃很有风味。傅家的煎包,从家的早点,白家的狗肉,学佃的鸡肉面片,原汁原味,独具特色,让人唇齿留香、流连忘返。

  离开玉皇庙十年了,每每想起朝夕相处的同事和村里同志,就会想起一块工作的难忘岁月,内心充满了温暖和思念。

  作者简介:梁宏宇,笔名红雨,河南省平舆县庙湾镇人,出生于 1968 年,现供职于平舆县委农办。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会员,写作《庙湾纪事》《阳城记忆》《杨埠印象》《舆之车》等乡土文化系列和部分诗歌散文作品,发表在国内纸媒网络上。

  投稿说明

  ●文章体裁:不限。

  ●投稿邮箱:120921917@qq.com

  ●投稿微信:13383963313

  ●投稿方式:文章正文+作者简介

  ●稿件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勿一稿多投。

  ●权利与义务:责编对来稿有修改和编辑排版、版面设计的权利。

  右下角“赞”变成“好看”了

  看完文章点“好看”,阅读好习惯!

来源:平舆在线 编辑:凡闻

参与讨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大河新闻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大河新闻App
      APP下载
      大河新闻 知己一亿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