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村这村的一口琉璃古井,喝了200多年还没枯!

  双洎河自佛耳湖镇向东蜿蜒而下,到了董村地界就成了长葛与尉氏的分界河,河南岸是董村镇,河北岸是洧川镇。

  就在董村镇的东北角坐落着一个名叫庞岗的小村庄,这个在旁人看来不起眼的小村子,却藏着一口颇为神奇的古井。

  经历了200多年的岁月沧桑,养育了数代庞岗村民后,这口古井依然涌出甘甜的井水。

  “一口井养育了我们几代庞岗人!井底很大,8个人围着八仙桌吃饭都不嫌挤!”

  走在现在的庞岗街道,扑面而来的是恬淡舒适的乡村美景。53岁的庞建峰是庞岗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眼里,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更要把庞岗村的乡愁留下来。“我们村最有说头、最让村民挂念的,就是村北大街的那口古井了。”庞建峰说。

  在过往的岁月里,旧式古井在长葛大地上随处可见。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地下水位的下降,大多数古井都已变成枯井。曾经,在大树下乘凉的同时,清脆悦耳的打水声也成了不少人心中的美好回忆。但庞岗村的这口古井,直到现在还水!

  站在庞岗古井旁边往下看去,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离地面不过3米多深的地方,就有很明显的水面倒影。

  秋日的上午,庞岗街头显得一片祥和与宁静。

  过去庞岗村内共有5口水井,其中北拐路北段路东有一口东井、关帝庙对面有一口西井、北过道北段有一口北井、南大街南段路东有一口南井,另外便是北大街关帝庙对面的琉璃井。

  这其中,琉璃井可是大有来头儿。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庞岗村建有寨子,寨内新建关帝庙的时候,在庙前西南方挖掘一井,取名忠义井,后来又叫琉璃井。1937年,村内重修此井。“庞岗因为北邻双洎河,村内地下水大多与双洎河相通,但5口井里唯独这口琉璃井独占一条地下水脉,这口井的水质也是最好的。”庞建峰说。

  “1937年8月1日,山东菏泽发生大地震,村里其他4口井井水发浑,唯独这口琉璃井依旧是水质清澈,因此后来全村村民都愿意来这口井打水。”说这话的老人名叫庞志安,今年已经70岁了。

  “我小的时候,全村80%的家庭都靠这口古井吃水,直到改革开放后,这口古井也是大多数村民日常用水的主要来源。要知道那时候我们村已经有将近2000口人了,这口老井却基本没有要干枯的迹象。”庞志安说,“1970年前后,庞岗村其他4口井井水慢慢变苦,无法饮用,慢慢变作枯井,琉璃井却依旧清澈甘甜。”

  琉璃井仅有的一次干枯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因为年久失修,古井井底堆积了大量淤泥。“实际上水位也没有下降,不过因为淤泥太深,打水很不方便。当时村里就组织了村民下井挖泥,疏通水道。”庞志安回忆说。

  庞岗这口股井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200多年岁月依旧没有干枯。井底墙壁因为多年浸水,无比光滑,因而被称作“琉璃井”。

  这一下井不打紧,大家发现这口古井的井底竟然大的出奇。“井底比咱们家里的红薯窖还要大,我目测下边摆一个八仙桌,8个人围着吃饭也不嫌挤。”今年已经60多岁的张海澜年轻时下井清淤,直到现在,井底的宽敞还让他印象深刻,“还有那个井壁,因为常年浸水,摸起来光溜溜的,跟琉璃一样,我下井看过后才知道琉璃井这名字说的是事实。”

  “当年这口井酿的酒行销全省,现在我还留着一瓶呢!”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都兴起了村办工厂的热潮,庞岗村也不例外。

  坐拥琉璃井甘甜的井水,庞岗人早在旧社会就开始酿造美酒。当时庞岗地处长葛县城通往开封府的交通要道,来往的客商络绎不绝,任谁尝一口庞岗美酒都要叫声痛快!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后,庞岗人重操旧业,开办了村办酿酒厂。

  “当时酿酒的主要材料是本地产的玉米和高粱,用的水就是琉璃井的井水。”已是古稀之年的庞岗村老人庞仁贵回忆说,“琉璃井水好啊,酿出来的酒一口下去水的甜味跟粮食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太好喝了!那会儿不止俺村人爱喝,周边几个村庄的村民办事时都来买俺村的酒。我在县城上班,只有回家的时候才难得喝上一口家乡酒!”

  这个落满灰尘的玻璃瓶里装的是70年代庞岗村办酿酒厂的高粱酒,庞仁贵说这瓶酒谁也别想碰一下,自己要到隆重日子启封品尝。

  一晃40多年的岁月过去了,当年正值壮年的庞仁贵现在已至古稀之年,但他心中忘不了的还是当年家乡美酒的味道。

  在庞仁贵家中,老人拿出一个落满灰尘的瓶子,里边装着半瓶微微泛黄但清澈见底的液体。“这是我当年没喝完留下来的一瓶老酒,就是俺村酿酒厂酿的,到现在得有40年历史了!这瓶酒谁也别想喝,我得自己留着,等到隆重日子再喝掉它!”在小编拍完照片后,庞仁贵小心翼翼地将酒瓶放进柜子里。

  “郑庄公当年就是在这道岗上掘地见母,所以说我们村孝老爱亲是有传统的!”

  庞岗村往南过了3号公路,不出一公里又有一个村子叫吴岗。庞岗、吴岗,两个村名里都带一个岗字,这是为啥?

  实际上,庞岗和吴岗解放前都建在一道岗上。熟悉长葛历史的朋友知道,曾经的长葛大地有数道大土岗横贯而过。其中庞岗和吴岗所在的这道岗被称作“子母岗”。

  “因为这里就是当年郑庄公掘地见母的地方,所以被称为子母岗。”庞仁贵说。

  “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史书有载。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的母亲姜武因生庄公时与众不同,因此对他心生厌恶。郑庄公出生时,姜武正在睡梦之中。姜武醒来后发现孩子是先生出的脚,后生出的头,因此说他是倒着生,天生不孝,大逆不道。姜武还给庄公起名叫“寤生”,意为梦中诞生,还对庄公的弟弟叔段百般宠爱。寤生是嫡长子,按古制顺利继承王位,成为国君。姜武却暗中相助叔段谋反,庄公提前得知阴谋,派兵保卫弟弟的封地,并追杀叔段至共城(今新乡辉县),叔段在共城自杀而亡。

  建国初期的“平岗运动”中,挖出了很多石碑和古砖,这些都被当地村民拿来拼成简单的石桌。

  平定叛乱后,庄公对亲生母亲姜武更加不满,扬言“我俩不到黄泉不见面”,并将姜武送到城颍(今许昌襄城)居住。骨肉亲情,血浓于水,随着年龄的增长,庄公也越发思念自己的亲生母亲。但自己是一国之君,一言九鼎,说出的话岂能儿戏?一次,庄公设宴款待城颍官员颍考叔。颍考叔在用餐时把一些好吃的东西藏在了袖子里。庄公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这是何意?”颍考叔说:“我母亲常年在乡下没吃过君主赐的饭食,我想给她带一些回去,以表示我的一片孝心。”颍考叔的举动更激起了庄公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在颍考叔的帮助下,庄公命人在“子母岗”挖掘地道,直至泉水涌出,是为黄泉。庄公和母亲在地道里相会,母子二人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

  如今吴岗村东有一土岗唤作牛脾山。牛脾山便是当年“平岗运动”后,子母岗残留的土岗。牛脾山上建有一座考叔庙,这里便是当年庄公掘地见母的地方。

  在庞岗和吴岗两村,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一直口口相传。在这位春秋首霸故事的感染下,庞岗和吴岗两村也不断涌现出孝老爱亲的模范典型。讲到这里,庞仁贵叹道:“两千多年流传下来的故事,我们村孝老爱亲是有传统的!”

  (张帅)

  看完如果觉得不错,动动手指点个

  ↓↓↓再走呗……

来源:今日长葛 编辑:凡闻

参与讨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大河新闻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大河新闻App
      APP下载
      大河新闻 知己一亿人
      返回顶部